哈达铺会议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0-12-02 13:36:23 | 阅读: 6165

哈达铺会议由1935年9月20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1935年9月22日上午的中央领导人会议和1935年9月22日下午红军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会议组成。 1935年9月20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及中央纵队,经过岷县旋窝、麻子川一线,到达哈达铺。当天下午,张闻天在“义和昌”药铺(毛泽东、张闻天住室)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博古等(会议记录所列为“洛、博、泽,参加,稼、迈、德怀、尚昆”)。会议主要讨论了部队整编工作、组织部工作和干部问题。会议决定了整编方案、陕甘支队下设三个纵队,原来的三军团分别改为第一、第二纵队、中央机关、红军总政治部改编为第三纵队。毛泽东在会上指出:“组织部应该调查了解干部,要了解连以上干部。我们现在只了解高级干部,中下级干部还不了解。为了巩固部队,需要了解干部;为了扩大部队,需要支配干部;为了与反革命做斗争,需要了解干部的一些倾向问题。组织部需要了解下属情形,这是组织部的主要工作。要把教育工作包括在组织工作之内。” 张闻天在发言中强调要爱护干部,有的老同志有能力,但人拖瘦了。现在有马的,不必取消。他还指出,“设法派人与白区取得联系,建立白区工作。会议同意张闻天的提议,决定派谢觉哉、毛泽民去新疆建立交通站,“可能的话与国际接头”。这次会议还决定由张闻天起草俄界会议提出的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议。常委会开过后,张闻天、毛泽东和博古等读到了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在当地的邮政代办所,找到的七八月份的报纸,有《中央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天津版的《大公报》等。尤其是《大公报》登载的阎锡山的话说:“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既能扩大区域威势”,还有徐海东窜甘、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势等。看到这些报纸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真是喜出望外,这些消息对于经过万水千山,最终从险境中冲出来的这支七千多人的红军队伍来说,其欣喜程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毛泽东随即找来跟随红军长征的贾拓夫同志来了解陕北的情况。贾拓夫,陕西神木人。1933年7月28日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骡马市福盛楼饭店召开会议,被叛徒告发。出席会议的时任省委委书记袁岳栋、红26军政委杜衡被捕,军事委员高岗挣脱特务控制逃脱,时任省委宣传部长贾拓夫刚好去结账便从饭店后门逃走。后来袁岳栋、杜衡相继叛变。贾拓夫去上海汇报陕西省委工作及其被破坏情况,后奉命去中央苏区,后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7月,红军长征抵达黑水、芦花时,成立筹粮机构,贾是芦花城的筹粮委员之一,带领红军战士到藏区筹粮熬盐。贾拓夫详细汇报了他离开前中共陕北组织、陕北红军以及根据地的情况。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同志经过多次反复仔细分析研判后,决定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到陕北。 1935年9月22日上午,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义和昌”药铺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会议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商议改变9月12日俄界会议的战略方针,做出了红军长征最终落脚于陕北的重大决定,并且制定了“佯攻天水,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当天下午,党中央、毛泽东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干部人数的为194人(其中包括15位女干部)。大家席地而坐,会上张闻天同志代表党中央宣布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定。毛泽东同志宣布了部队改编,并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会议最后他提高嗓音,挥手向前,用洪亮的声音结束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前进阵地!”全军将士欢欣鼓舞,纷纷振臂高呼: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红一军团一师宣传科长彭加伦即兴创作了《到陕北去》的歌曲,以此鼓舞全军将士的斗志,宣传党中央的主张。一时间大街小巷到处回荡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 张闻天在当天写了一篇“读报笔记”,题目是《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将天津《大公报》上所披露的陕北苏区根据地和红军的情况扼要摘引并作了分析,提出前进的方向和任务。文章署名洛甫,在9月28日出版的《前进报》第三期上,这一期《前进报》上同时还登载了博古的文章《陕甘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同样提出了建立苏区根据地的任务。 党中央在哈达铺为长征中的红军找到了目标,找到了“家”。自两河口会议提出到“川陕甘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以来,都只是一个大的方向,红军究竟到哪里去落脚,最终目的地在何处?党中央和毛泽东都“心中没有底”。到了哈达铺才第一次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一年来飘忽不定、不断转战的红军有了一个“家在哪里”的归属。 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在《长征琐忆》中写道:从夜渡于都河以来,中央一直想找到一个落脚点,创立新的根据地。究竟上哪儿?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确实谁也很难明确,开头想到湖南西部,没有成功。后来想跟二、六军团会合,又遭重大挫折。黎平会议曾决定以黔北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遵义会议根据当时情况又有改变,有在川西发展的设想,在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跟张国焘争论,就是反对他的南下西进在川康落脚而坚持北上向东建立根据地。原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现在在哈达铺得知陕甘有一块红军的地盘,很自然的,就决定到陕北落脚了。党中央,毛泽东在哈达铺决定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红军长征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这一转折对推动全国民族抗日运动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红军到达哈达铺后,得到了补给,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又明确了“到陕北去”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心情大好,酝酿创作了著名的千古绝唱《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历经千难万险、绝处逢生后的一种喜悦!毛泽东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来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馆长路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