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故事】到陕北去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20-03-27 18:45:22 | 阅读: 1960

“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的红区。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成立了十几万赤色的军队。迅速北进,会合红军二十五、二十六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到陕北去!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循着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讲解员高亢激昂的歌声,走进哈达铺红军长征革命旧址“关帝庙”。这座“关帝庙”始建于清道光6年,光绪年间毁于大火。民国初年当地百姓集资重建。文革时期拆除。1978年,时任兰州军区政委的肖华将军重访哈达铺时指示当地政府负责征收并加以保护利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89年,按相关文物政策进行了恢复重建。重建后的“关帝庙”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517.17平方米,大门的二楼为戏台,庭院中间为过厅,大殿两侧东、西厢房隔院相对,中间有一个大院子。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关公生日的这天,哈达铺当地及周边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要在此举行颇具规模的关公生日庆典活动。1935年9月22日下午,党中央、毛泽东在此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宣布了“到陕北去”的决定。1935年9月20日,党中央、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及中央纵队,到达哈达铺。在“义和昌”药铺(张闻天、毛泽东)住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后,张闻天、毛泽东和博古等同志看到了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在哈达铺的邮政代办所截获的七八月份的《中央日报》、《山西日报》、《晋阳日报》、天津版的《大公报》等报纸。在报纸上他们看到“徐海东窜甘、陕北军事形势转变、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势”等消息。尤其是《大公报》登载的阎锡山的话说:“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既能扩大区域威势”。看到这些消息,张闻天、毛泽东、博古等中央领导同志真是喜出望外。这个消息对于历经千难万险,苦苦寻找落脚点的中央红军来说,真是绝处逢生、喜从天降,其欣喜程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毛泽东随即找来原陕西省委领导人贾拓夫同志来了解陕北的情况。贾拓夫将他离开前中共陕北组织、陕北红军以及根据地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经过仔细分析研判后,9月22日上午,毛泽东等领导同志在“义和昌”药铺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决定改变俄界会议作出的“向靠近苏联的方向发展”的计划,决定同陕北红军汇合,到陕北去扩大根据地。当天下午,党中央、毛泽东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红一方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干部人数约为194人,(其中包括15位女干部)。大家席地而坐,会上张闻天同志代表党中央宣布了将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定。毛泽东同志宣布了部队改编:将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和军委直属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兼政委,林彪任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任政治部副主任,杨至诚任后方勤务部部长,罗瑞卿任政治保卫局局长,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一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林彪兼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治委员;三军团改编为第二纵队,彭德怀兼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治委员;军委直属队改编为第三纵队,叶剑英兼任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全支队约七千余人。 随后,毛泽东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说:“同志们,今天是九月二十二日,再过几天是阳历十月,自从去年我们离开瑞金,过了于都河,至今快一年了。一年来,我们走了两万多里路,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追堵、围剿。尽管天上还有飞机,蒋介石连做梦也想消灭我们,但是我们过来了,过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过了腊子口,现在坐在哈达铺“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开会了,这本身是个很大的胜利。但是,在胜利面前,我们必须冷静的分析形势,估计形势,国民党把三十四万兵力部署在陕西、甘肃一带追堵我们,对红军北上抗日,不能不说是严重威胁。”毛泽东同志还说:“张国焘看不起我们,他对抗中央,还倒打一耙,反骂我们是机会主义。我们要北上,他要南下,我们要抗日,他要躲开矛盾,究竟哪个是退却,哪个是机会主义?目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我们就要北上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我们要感谢国民党的报纸呀,给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最后毛泽东提高嗓子,挥手向前,用洪亮的声音结束了鼓舞人心的讲话:“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抗日前进阵地!”全军将士欢欣鼓舞,纷纷振臂高呼:“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确路线!” “到陕甘根据地去!” “前进!前进!” “到陕北去!到陕北去!” ...... 一时间口号阵阵,此起彼伏。红一军团一师宣传科长彭加伦当即即兴创作了一首《到陕北去》的歌曲,以此鼓舞全军将士的斗志,宣传党中央的主张。当天大街小巷到处回荡着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张闻天在9月22日写了一篇“读报笔记”,题目是《发展着的陕甘苏维埃革命运动》,将天津《大公报》上所披露的陕北苏区根据地和红军的情况扼要摘引并作了分析。提出前进的方向和任务。文章署名洛甫,在9月28日出版的《前进报》第三期上刊登,这一期《前进报》上同时还登载了博古的文章《陕甘苏维埃运动的发展与我们支队的任务》,同样提出了建立苏区根据地的任务。 1935年9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陕甘支队从哈达铺出发,一路唱着《到陕北去!》的歌曲,经过闾井、新寺、渡渭河、过榜罗,翻越六盘山......向陕北前进! 党中央,毛泽东在哈达铺决定把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红军长征到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这是红军在长征路上的又一次伟大转折,这一转折开启了党中央领导全民抗日的新纪元,对推动全国民族抗日运动高潮的到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路晨霞 资料来源:《宕昌党史资料》《红军长征在陇南》《红军长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