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红色老区加油,给长征飘带添彩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展陈设计感悟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17-04-01 21:23:23 | 阅读: 3121

   十几年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战略决策,已经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红色旅游日益成为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的创业史、革命史、奋斗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工程;日益成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

   从我参与设计布展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始到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几十座红色纪念馆的展陈项目体会,红色纪念馆题材不一,有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的,有以反映知名人物为主的。在展陈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把握几个要素:即主题、展线、背景、人物、事件、展、颜色、灯光、场景、新技术等。把这些要素按照纪念馆的总体设计思路有机地组合起来是艺术,也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纪念馆主题的艺术性陈列

  需要用“心”去设计,让参观者能够体会到每个展览的展示灵魂,感悟到其间所要表达和弘扬的主题旋律。

  主题既反映纪念馆的性质与内容,又揭示展陈的历史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把主题内容升华,用现代展陈技术手段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更能体现史实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我完成了宁夏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之后,又一个长征途中重大节点上的纪念馆项目。一个好的展览首先要有一本好的展陈大纲,兰州八办纪念馆朱永光馆长亲自主笔,提供了一个参考文献权威,图片来源有据,文物故事真实,独具特色、实施性强的展陈大纲和详实的图片资料。并在百忙之中与窦志刚书记会同我多次来哈达铺实地考察,并与馆方领导多次沟通共同研讨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了《长征——永远的哈达铺》这个展览的主题。

  展线的科学设置

  纪念馆的展线设置,需要对空间、内容、观众心理进行分析,设置序曲、高潮、尾,让节奏起伏,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展览依靠生动、形象、逼真的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展览更具观赏性,让参观者如身临其境般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得到教育启迪。首先,在现有建筑空间条件的基础上,对展线进行了大胆、科学地改造调整,以单行线顺时针流线设计,以化腐朽为神奇方法将闲置多年的影视厅空间扩充为展陈部分,将关帝庙团以上干部会议场景恰好放置这里。观众感受了团以上干部会议场景后沿着新开的宽敞楼梯(向陕北迈进)上二楼继续参观,二楼参观完下一楼进入后院环廊继续参观,最后出尾厅结束参观。哈达铺纪念馆,在陈列布展过程中,艺术地运用张弛、收放、集中与构成等手段,对艺术品、展品以及场景、半景画、多媒体等组合,使重点分明,亮点迭起,整条展线充满交响乐般的韵律感,从而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的塑造再现了红军长征经过哈达铺真实的历史过程。

  大格局的背景设计

  一般纪念馆序厅都有大的陈设和背景设计,概要把主要的事件、人物突显出来。这既是参观者步入纪念馆的第一个地方,也是纪念馆最有亮点的地方,是设计者应该着重注意的空间

  无论是事件或是人物,都处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中。如何让观众在进入展馆初始,将这种时空观念转换过来,迅速融入情境,就需要大格局的背景设计。据红军长征史料记载,中央红军走出岷山深谷后,前面部队传来了部队占领哈达铺的消息,毛泽东和周恩来,博古,洛甫,王稼祥心旷神怡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忽然有两个骑兵通讯员奔驰而来,送来了一张大公报。毛主席翻开一看,不由得笑逐颜开地说我们快到家了,一个真正的家我们的长征快要结束了说着把报纸递给周恩来。大家都围上来看,兴奋的议论着在陕北有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再也不必为在什么地方建立根据地伤脑筋了。

序厅以抒情大气的创作手法,设计一组大型主题雕塑到陕北去,以真实的事件定格在永恒的瞬间。大型背景油画哈达铺,以唯美写真的创作风格描绘出中央红军来到哈达铺,受到当地回汉群众的热烈欢迎,再现当年哈达铺商贾兴旺富足稳定,红军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仁义之师军民和谐的弘大景象,左侧展开的红色旗帜,宛如一股奔涌向前的潮水,“长征──永远的哈达铺” 厚重的展览主题字跃然其上。棚面红色五角星造型象征着革命力量的凝聚,熠熠生辉党徽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右侧的墙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书写的七律·长征》立体字。整个序厅恢宏大气,抒情撼。

由此,中央红军开启了落脚陕甘暨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历

史以其应有的厚重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重点事件的提炼

  展陈内容的重点提取亮点设置,需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运用适当的手段,强化重点,以点带面,渲染气氛,增强节奏,从而点明主题。

   纪念馆离不开人,同样也离不开人做的事件。在一次大的事件中,或者一个人、一群人的历史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这就需要设计者根据展陈目的的需要,突出一些事件。“哈达铺灯光”场景:1935921日,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毛泽东住哈达铺义和昌中药铺这间房子里。从此,这一束灯光伴着毛泽东的身影出现在每一个夜晚。灯光下,一位领袖运筹了到陕北去的重大决策;一位诗人咏出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恢宏诗篇。

还有 “军民鱼水情” 场景复原:红军在哈达铺驻扎期间“大家要食得好”的口号传遍了整个部队。各个连队伙食单位,都割鸡杀鸭,屠猪宰羊,大家喜气洋洋。红军多为南方人,初到哈达铺时,连许多炊事员都不知道面粉应该怎么做,都说北方的面粉太难吃,后来才知道,面粉可以做馒头、烙饼、面条等多种吃法。于是红军专门请来哈达铺的妇女,给各伙食单位的炊事员现场教授各种面食的做法。场景采用仿真硅胶像再现了当时军民鱼水情深的欢快景象,表现了哈达铺百姓对红军的热情和支持。伙房环境中充足的粮食、肉蛋、蔬菜等模型道具应有尽有,再现了当年哈达铺买卖兴隆物资极大丰富,堪称长征路上的“加油站”。将内容重点与形式上的亮点相呼应,增强了陈展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亲历感的场景氛围

  现在很多战役性质的纪念馆都有大型的场景。这对理解重要战役和事件有很要的辅助作用,也是设计方建设方投入精力、费用最多的地方。

创作来源于生活,对场景的塑造尤其体现在对细节的刻画上。精益求精的细节刻画会让场景更逼真,更容易让观众有带入感我在大型观众介入式多媒体演绎场景“团以上干部会议”设计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1935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在哈达铺关帝庙召开了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在这里我们以真实空间还原这一决定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发布的时刻。主席台正面位置创作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等领导人雕塑,参会人物创作朱瑞、杨得志、左权、聂荣臻、刘少奇、林伯渠、贺子珍、邓颖超、刘英等红军干部雕像。观众可坐在其间合影留念,以高科技手段可使观众直接体验参加这次会议的感受,亲眼看到毛泽东主席的动态形象画面,听到他亲切坚定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演讲。给参观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观众通过这一大型场景感受,深刻地理解了哈达铺团以上干部会议的重要性和它伟大的历史意义。

人物的生动刻画

人物是纪念馆的主角,透过人物能够看到时代,看到精神。也因此,在对人物的塑造过程中,注重挖掘背后的精神内涵。

在对大纲内容的读过程中,们常常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史料很丰富,这就需要根据展陈面积和展览定位进行取舍,突出经典内容。还有一种情况是史料非常少,没有原始图片和影像资料。

场景复原“运筹帷幄”:1936年8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在这里红军利用有利时机,改善部队生活、恢复官兵体力,补充兵员壮大队伍,扩红建政开拓局面。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原为“张家大院”。在这里红二方面军部署了“成徽两康”战役,场景复原的是贺龙、刘伯承、任弼时三位首长部署作战命令的情景。明亮的油灯下,泛黄的地图前,首长们的决心和表情刻画,深深地感染着观众。

 还有组雕“哈达铺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军长征第二次到达哈达铺以后,在哈达铺、理川、宕昌一带成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还组织了四千多人的游击队。在红军的领导下,搞宣传、斗恶霸、办粮草,在中街戏楼演戏、开会。这里我们创作一组雕塑来再现当年群情振奋的火红场面。人物组合提取当年不同阶层形象,红军官兵、民兵干部、妇女儿童、回族老汉等,特别塑造刻画了一名儿童形象,右手紧握红缨枪左手掐腰昂首挺胸站在大人们身边,生动地道出了:穷人翻身解放了!人民当家做主人了!的旁白。

这就要求策展人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熟练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陈列的补充和扩展,以表达重大事件典型人物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高大形象和时代精神。

颜色协调与灯光搭配

纪念馆要根据不同性质的题材,决定其颜色格调。如悲剧性质的、喜剧性质的。展厅色彩的选择与运用,需与内容和空间环境相融合。

哈达铺纪念馆展厅设计风格迥异。根据展示内容的不同,进入展厅以表现长征艰难困苦的灰色为主点缀红色的五星,寓意以信仰的力量,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展线延伸到哈达铺相关板块时,则提取本地民居建筑符号和黄土墙元素色彩,展线延伸至关帝庙观众感受的是蓝天白云,展线延伸二楼色彩以红色为主,设计运用新颖的抽象的旗帜造型结合内容展示,体现精神引领目的,寓意红军扩大,胜利会师,旗帜飘扬。

这种前后色彩的对比,也起到了先抑后扬的艺术效果,对观众的情绪变化起到引领作用。

贴合的光环境营造灯光即起到照明作用,同时也是情绪的表达。场景是喜剧、是悲剧,还是交叉都有,就需要根据情绪在展线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灯光效果。

场景当中灯光的氛围营造,在充分考虑观众观赏路线顺序,考虑照明设备的安装位置、投射方位的前提下,通过冷暖色调的选择,更准确地渲染氛围。展厅运用光准确表达了“加油站”和走向胜利主题氛围,同时,通过聚焦在雕塑人物身上的光束吸引观众的视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突出领袖人物形象

文物的精选与组合

对反映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文物进行重点展示,对突出某一主题内容的文物实行组合展示,以此强化文物信息的解读性。

历史性的纪念馆会有很多的展物,包括文物和复制品。如何让观众记住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重要的展物,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纪念馆展陈的语言是“以文物说话”,恰当地处理好文物在展陈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联,有助于揭示文物的特定历史内涵。如《大公报》展示,是一张报纸引发的“一个重大决策”:1935918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哈达铺。在这个小小的邮政代办所里发现了一些大公报、民国日报、中央日报、西安报等。在哈达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第一次从报纸上得知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宝贵信息,从此找到了长征落脚点。纪念馆研究科赵王林科长提供了20多份民国二十四年暨1935年出版的《大公报》,以重点文物《大公报》为设计亮点,从立面到棚面层叠的排列手法给人以“铺天盖地” 的视觉冲击力,体现来自这些报纸的重要信息,对“重大决策”所发挥的作用。展品组合陈列,将文物融入情境之中,使历史从尘封的记忆中复苏并鲜活起来,带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

新技术与多媒体的综合应用

展览陈列是纪念馆向社会奉献的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是纪念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展览陈列应充分体现纪念馆通过实物反映真实历史的特征,坚持以文物、标本原件为主,同时科学地运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辅助展品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场景、幻影成像等形式,再现历史情境,烘托情感氛围。如今纪念馆越来越侧重于体验,不仅仅是把过去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借助艺术化的展陈手段和新媒体应用,带给观众更直观的感受,与历史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