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里的哈达铺

来源: | 作者: | 日期:2016-04-23 10:20:40 | 阅读: 1749

对哈达铺的心仪,是在真正成人,终于懂得故乡对于一个久居远方的人内心所深含的分量和概念之后。因为父母工作在外,我从小生长在外省,对故乡没有多少真正清晰的理解,只是在父亲深情冗长的描述里让眼前时不时的展现一幅幅隽永秀美的画卷。那些一眼望不尽的山峦,层层叠嶂,葱茏茂密,绵延相连,没有起始,没有终点;那一座座深藏密林充满人间浓郁烟火味的家园,高大威严又温馨宁静,透出岁月的醇厚沧桑,以及满山遍野间啁啾缭绕不绝的鸟鸣蝉躁与无名山花小草的芬芳;那一条条顺山势而下的河流随着季节的变换始终清澈蜿蜒,让人流连畅想,神思激扬;那些像根一样埋在地下凝聚信念的辉煌历史,寂静中萌发蓬勃生命的讯息;那些纠葛游子一生一世的情感,长久萦回脑际挥之不去的生命记忆。以至一旦身临其境,再次走进故乡,我终究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大声的呼喊和投入后的感动、兴奋、忧愤、疼痛、无奈以及无法用语言尽抒的满心满怀的情结。这也同样是父亲,一个十八岁就离开故乡,老年之境才返回时发出的感叹。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神圣的地方,那就是故乡,她构成了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血缘一样无法磨灭。当父亲渐渐地老去,再也不愿用语言击打故乡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也长大了,怀着崇敬的心情,轻轻地迈着有些拘谨的步履走进哈达铺,走进想望和追寻随时都能涌起波澜的历史深处,走进此生唯一的故乡,走进让我眼含炽热的凝视,我无声地踏上一片深情厚重的土地。 哈达铺原本是一块平和、踏实、安稳的大西北陇南山区腹地的一个小镇。沉静得几乎要让深秋的阳光停止了流动,没有多少纷纷扰扰的脚步踏响细碎石子的山路和风中摇动的树木,花朵从黎明开始摇起一直摇到了黄昏,秋收的农人收割忙碌,偶尔弯腰拣拾遗漏在地上的大豆、荞麦,土地在激奋里翻滚,颗颗果实圆润丰满,农人的脚下,一个注定将被历史铭记的时刻诞生了:1935年9月,哈达铺,这个沉睡已久的小镇在一个阳光透明的黄昏破土而出。 岁月的尘埃不能埋没历史的丰碑,时光的流逝难以冲淡历史的光辉。就是在这个再也忘不掉的日子里,哈达铺人民迎来了自己的队伍——毛泽东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当羸弱的红军将士踏上哈达铺厚实凝重的土地时,希望将这块生命之所划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哈达铺是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西行,纵横11个省市,爬雪山、过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走出荒蛮藏区后到达的第一个有人烟的地方,一到哈达铺,中国革命的棋全盘活了起来。“一张报纸定去向”、“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哈达铺大整编”、“陕甘支队最终成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秣,宣传抗日主张,建立红色政权,组建游击武装,扩大红军队伍。在万物竞生的哈达铺,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到陕北去”,结束了漫无目标的寻找和长途跋涉,作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战略决策,哈达铺因此成为红军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成为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中国革命在此绝处逢生。 不仅仅如此。娴静博大的哈达铺,让我透过历史的长卷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条人群纷攘、摊贩云集、生意兴隆的小街上,一位操着湖南口音叫毛泽东的人满脸春风,殷殷微笑,他深深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任手上的烟卷燃烧后灰烬悄悄洒落街头,他含着深情说:这个地方不错嘛!这是一句心怀天下久经战乱后安心舒适的感叹,更是一个希望用自己毕生精力求得劳苦大众太平幸福的美好愿景之人的梦想。 9月,和谐的艳阳,收获满仓的粮食,热情滚烫的接纳,鱼水相融的热忱,情如手足的真情,同呼吸,共命运,难舍难分,投身革命,凡是与北上抗日有关的姿势牢牢地把红军和哈达铺人民连接在一起,生命的激动和亢奋像风一般在广袤的大地上拓展和充盈。温暖善良的哈达铺,像哺育孩子一样把全部的爱给予人民的队伍,把得到滋养的孩子们扶上魁梧高大的战马,送一面面猎猎招展的红旗闪烁鹰的飞翔,龙的跃动,送中国革命星星之火轰轰烈烈地燎原,一路金风。憨厚淳朴的哈达铺让我敬畏,更让我景仰。 岁月的风飞溅于水。巍峨挺拔的哈达铺已经站立了很久,霞光万丈。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播下了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种,与当年养育了红军的粮食、两千斤食盐和当归一道,成为哈达铺的无价之宝。 时光走过季节,走过大山深处一个个浅蓝色的夜晚,走过人们渴盼好日子的梦境。历史使盛满红色激情的哈达铺再次辉煌。43年之后的1978年,依旧是深秋,阳光一点点、一点点将鲜活的画面灿烂起来,哈达铺10个大队52个生产队10300多人,人均占有粮271斤,人均分配口粮184斤,一个劳动日值只有0.24元,年吃国家回销粮22.5万斤。农村集体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很多人都在饥饿线上挣扎,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寂寞的人间烟火被漫天浓云严密包裹,令一丝丝微弱的星光只能从缝隙中漏出的时刻,人们又惊奇地发现,当年悄悄实行将土地按劳力划分到户的生产队上的粮食年产量比上年提高了一倍。这是多么令人震惊、令人激动而又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啊!同时也让一双双渴慕的眼睛充满了期盼,原来红色哈达铺对生命的执著和热爱始终都在地层深处积聚,它有时浸润,有时汇涌,汇成地下的波涛。只要命定的日子来临,喷泉将会射出地面,映照七彩阳光。12月下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我们党在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而深处大西北腹地的哈达铺已经在春风来临之前,大胆地走在了时代前列。 1979年1月的哈达铺,大地冰封,却似初开鸿蒙。循着清朗的笑声看去,在金色的阳光下,在还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上,我看到了忙碌备耕的身影和一颗颗触摸真理的心灵。全省第一个大胆实行不改变生产队所有制性质,不否定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壮举,开创了我省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让触摸真理的哈达铺人民最先看见了未来的盛景。理想在求索中行走,就像一直渴望光明的人们,在奋进的征途上行走。哈达铺全面推行“责任田”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解决温饱的家家户户眉开眼笑,精神焕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许多大龄青年也终于喜结良缘。 哈达铺,注定是一个盛产景仰,供我们仰望信念和精神的地方,一个永远令人怀念的地方,一个注满了浓浓乡愁的地方。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树高叶落根,莫不如是!这里的天空比任何地方都蓝,醉人,灼人;这里的土地比任何地方都厚重,多彩,丰富。也许,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块永远生长梦境的地方?到处可见迎风飘扬的红旗,是生命的象征和召唤。每一村土地都牢记着历史的足迹,包涵着永远震撼心灵的蕴意。她不只是山水相连的故土,她汹涌着激流的内心,能把最质朴的虔诚彻底释放出来,让生生不息追求光明的人民感恩香甜的五谷,敬畏坚韧顽强的生命,触摸故乡芬芳繁茂的根脉。 从哈达铺人民迎来红军的队伍,积极支援北上抗日,求得翻身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胆阔步奔小康,建设和谐美好家园,弹指一挥间,80年过去了。哈达铺,以其特有的魅力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心怀故乡的人,感染着每一个从四面八方走向她的人,使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受到激励,翻然奋起。在这里,无人不勤,无人不歌,无人不乐,无人不爱。一切都像在浓烈的燃烧,燃烧成漫天的霞光;一切都如此多彩绚丽,绚丽得令人炫目。如今,当我穿越繁华富庶的哈达铺,穿越那条沉浸在历史深处静静的长征一条街,瞻仰长征遗址,凝望当年播种时彻夜照亮人们前进方向的马灯时,我感觉自己像孩子一样正站在历史宏伟的碑峰下,不由得神情庄重,心情澎湃。 鲜艳的红色贯穿了整个哈达铺。红色是哈达铺的生命,是哈达铺的灵魂。季节会偷走岁月,风云会偷走青春,天地会老人也沧桑,可是红色的哈达铺不会老,哈达铺是永远的春天。无论岁月如何变换,哈达铺始终坚守跟党走的信念,正是如此,一路走来,哈达铺才记载了太多的成功和挫折,奉献和牺牲,欢欣和伤痛,奋勇与拼搏,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一直前行的哈达铺阳光充足,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处不在。如今的哈达铺,早已不是当年只被南北药商看好的小镇了,社会经济的飞跃,文化、红色旅游的发展,兰渝铁路的上马施工,热火朝天的小城镇建设让当年的小镇发展成为甘川国道上一座耀眼的明珠。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座红色的小镇,会自豪而繁荣地屹立在西北的大地上,存活在丰厚的岁月长河中,以光荣神圣的革命历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引领人们向更高的人生境界前行,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头顶太阳的温暖,深深地扎根与大地的怀抱,继续吟唱着红色的歌声...... 是什么,在这里让80年的信仰和旗帜永放圣洁的光芒,是什么,在这里让浩瀚壮阔的生命不停地奔流,永远朝着一个认定的方向前进?不就是深深扎根在广大民众心底的与之血脉相连、患难与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根基么!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即使是苦难也会坚持到幸福,红色哈达铺深深懂得了这个真理,才拥有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巨变。 哈达铺,多像春雨后的大地,被清晨跃然升起的朝阳暖暖地照着,催化而复苏,滋润而肥沃,正把睿智的目光投放远方;哈达铺,多像盛放乡愁的满月,被湛蓝的天空映衬得美轮美奂,云影幢幢,如涛如浪,轻而易举地激发起游子内心的牵念。 海子诗云:亲人们啊!你们是怎么过来的?我想说:——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记忆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寒一暑、一饮一啜的美好生活,都融化为我们身体的血肉,不可分割,时时让人感怀。(文/赵新平供职于宕昌县委党史办)